當中觸動我的,有這兩段內容:
….「香港的老人服務少得可憐,政府院舍要排五年,私人的呢?沒哪間好……如果我有得揀,我都唔會送我的爸爸媽媽入去住。」 …
… 照顧一個老人家,難道比養育一個孩子還要難嗎?…
… 照顧一個老人家,難道比養育一個孩子還要難嗎?…
因為當了醫院義工,每週都會到醫院探訪;都會看見躺在病床上孤獨、無助的老人家…….
就是不用住院接受治疗的老人家,年紀大了,少不免機能衰退,失去自理能力…家人沒法安排在家照顧的,就只有把他們送進安老院舍,接受那可能不為人知、淒涼、失自由、甚至懷疑被瘧的生活…….
身边有一位朋友,父母年事以高,她因為需要工作,實在沒有能力獨力照顧他們;起初聲淚俱下的堅持絶對不會把他們送進安老院,因為覺得實在對不起父母,也深信安老院很「黑暗」,父母的日子不會好過,所以希望聘請印傭,但在左計右計下,發覺支出甚多…不出數天,她便決定把父母送進安老院。當時她決意天天下班去探望父母。 然而,大半年後的今天,我又了解到,她現在只會每週探訪一次………
我不是當事人,我不能了解,也不會明白;但,我總常常想:為什麼年紀大了就會被離棄呢? 勞碌一生,為生活,為孩子,福份也許還未享就被離棄。
又,難道人老了,就只有「醫院」及「安老院」這兩條路? 就只有這兩條路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?! 我相信大部份人都總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家中,讓至愛的家人陪伴著自己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,但…… 要香港政府轄下的各個有關部門互相配合看來不是容易的事…
其實,真的很難嗎?
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,短則20多年,長則直至他們離世,難道,讓他們安享晚年是很過份的事嗎? 尤其經歷過走難、又或者捱過窮的父母,要捱大孩子實在很不容易。年紀越大的父母,越不需要兒女的物質补貼,需要的,反而是多見兒女幾面,反而是「陪伴」。
「忙」可能是事實,也可能是讓自己遺憾的一個總是會掛在口边的借口…
自己父母年事已高,也有很多的說不定,所以常常都會提醒自己,儘量多陪伴,儘量多行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